生态环境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全国600个畜牧大县编制畜禽养殖污染规划

      2022年4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下一步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何考虑?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表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方面,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进展,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面临既要还旧帐、又不欠新帐的双重压力,正是吃劲的时候。部分地区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依然存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十四五”生态环境部将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发挥好监督指导的职能,聚焦重点区域,督促指导各地加大防治力度。

      苏克敬: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很高兴同各位记者朋友共同交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借此机会首先向大家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敬意和感谢! 

      土生万物、水泽众生。土壤和水是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的根基,农业农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

      当前,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新的时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保持定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保障土净水洁,建设美丽乡村。

      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个治污”总方针,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具体可概括为:实施一个规划、落实一个方案,传承四条经验,抓好六项工作,部署四大工程。

      一个规划,就是《“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个方案,就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年)》。

      规划和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具体部署,是我们“十四五”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

      四条经验,是我们“十三五”工作取得成效的系统总结,“十四五”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扬。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为民服务宗旨。二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工作思路。三是坚持夯实基础、补齐短板,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卡脖子”问题。四是注重开拓创新、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六项工作,是“十四五”要突出抓好的重点任务举措。一是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治。二是深入实施耕地分类管理,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三是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四是加强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五是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六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四大工程,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一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工程,二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工程,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四是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具体实施中,我们还将同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到2025年,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巩固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确保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今年和“十四五”有关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安排。接下来,我很高兴回答各位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随着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染治理取得良好效果,农业面源污染渐渐成为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下一步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何考虑?

      苏克敬:谢谢您的提问。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方面,近年来,通过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进展,但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面临既要还旧账、又不欠新账的双重压力,正是吃劲的时候。部分地区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依然存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升,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十四五”我们将联合农业农村部门,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发挥好监督指导的职能,聚焦重点区域,督促指导各地加大防治力度。

一是对种植业,控源头、减总量。重点是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指导各地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加强农药、化肥使用总量控制的要求,以水质超标风险高、种植业污染物排放量多、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大的地区为重点区域,科学制定减量目标、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精准施药、绿色防控等重点任务,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同时,加强农膜全链条监管,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持续提升农膜、秸秆回收利用水平。

二是对养殖业,促循环、防污染。重点是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规划标准、畅通还田渠道,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完善设施装备。推动全国600多个畜牧大县编制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优化养殖布局,促进种养循环。以水质超标风险高、粪污产生量大、土地承载力超负荷的地区为重点,加强环境监管和指导帮扶,严防畜禽养殖污染。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同时,依法加大水产养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工厂化养殖企业尾水排放监管,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三是在监督指导方面,抓试点、建体系。我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抓重点、分区治、精细管”的工作思路和任务安排。“十四五”将加快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工作体系。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在长江、黄河等重点区域选定26个试点,部署开展调查监测,评估划定优先治理区域清单,分区分类进行污染治理,探索建立查、测、划、治、评的“五步法一清单”治理和监督指导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治理技术模式。谢谢。


来源:生态环境部

京ICP备05034014号-1